{###_cy6433/9/1976780691.jpg_###}
在看完1Q84,霎時,我覺得有點小失望。感覺和村上春樹前幾部作品的氛圍很雷同,就像是作者只是以不同的人物、不同的場景、不同的情節一再的重塑相同的詭譎、懸疑,還有未解決的伏筆。所謂「村上春樹的風格」,一看內文就會知道:「嗯! 這是村上春樹的書。」


 不過重看了在讀的時候我將我覺得有意義的句子標注起來的部分,令我詫異的又是另一種感受。作者雖然照例在故事的結尾依然會令人感到霧煞煞,像是有許多待解決的謎團還懸浮在空中,讓人覺得作者是虎頭蛇尾的草草將故事結尾帶過;不過想想,在現實的世界中不也是常常這樣嗎
?每件事情都在持續進行著,誰能夠確切地說得出什麼時候就是結尾呢?我想書中的故事也同樣是持續在進行,書的結尾不等於故事的結尾:「在什麼地方一定有最後的,只是沒有一一寫出『這裡就是最後』而已。」然而,一些事情和另一些事情不斷在交互作用著,再帶出下一個事件,在這當中有時很難理得出所以然,原因和結果的理論法不一定都使得上力,就像作者所提到的:「對帶有問號的世界的成立方式,必須盡可能快速適應。」而不給答案確實就是村上春樹一貫的作風

 書中的女主角說道
:「不管是菜單也好,其他的什麼都好,我們覺得好像是自己在選似的,其實或許什麼也沒有選。那可能是一開始就已經決定好的事,只是做出讓你選擇的樣子而已。說什麼自由意志,可能只是自我陶醉而已。」像是訴說著命運無從選擇般,對於命運,賦予了一種有別於一般的解讀,不過這未免也太消極,所以在故事中還是有點出其應對的方式:「到最後的最後,能做的事我還是會去做。」作者藉著故事中人物的對話、內心話,來表達不同的生活哲學、處世觀,對於情緒、現實都描摹得細緻且生動,尤其這段「沒有人生的目的。沒有一個親密的朋友。他被留在像風停了般的靜謐中,對任何事情都無法好好集中精神。」十分的深得我心。


拜讀了村上春樹的幾部作品,其實已不如起初那樣的令我震撼、著迷,或許自己對於作品的感動已有所改變,或許未完成的1Q84還有著後續我未知的感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i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